行业峰会 大咖云集 2023年度四川省钢结构行业发展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召开

时间:2023-10-08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微信图片_20230829162523.jpg

8月25日,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主办,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品重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行业峰会——“2023年度四川省钢结构行业发展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成都隆重召开。


大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作主题演讲。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贾小蓉,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刘坚莅临大会;四川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会长蒙昌嘉、常务副会长常健、秘书长吕东琼出席大会;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系教授、广东省钢结构协会荣誉会长王仕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守峰、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冯清川应邀出席大会;来自各地方政府、钢结构产业链相关企业、设计院、高校等领域的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会长助理、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索奇峰主持。


大会首先由程刚副厅长、贾小蓉巡视员致辞。



程刚对参会专家、来宾表示欢迎。他说,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的专家、从业者,激发了社会各界对钢结构建筑发展的关心、关注;省内多个钢结构代表项目齐聚一堂,为探讨行业发展前沿、开拓钢结构新领域、交流先进建造经验等提供了平台。他肯定了我省近年来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取得的各项成果,总结了当前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他指出,我们要聚焦“建筑强省”建设,以工业化支撑、以智能化牵引、以绿色化赋能,深入实施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体系,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提高建筑工程品质。


贾小蓉对大会的召开致以祝贺。在总结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优点,以及行业未来发展形势时,她说,推动以钢结构等装配式住宅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强产能管理、提升制造水平、加强推广应用。当前,我省正处于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关键期,我们要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推动钢结构产业高质量发展。


岳清瑞发表题为《钢结构发展与挑战》的主题演讲。演讲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钢结构行业现状,二是钢结构发展面临的挑战;三是总结与展望。他指出,目前我国钢结构发展面临着碳排放要求对成本的冲击、建筑用钢的专业研究严重缺乏等重大挑战,工程建造的未来方向与任务在智能设计与智能优化理论、模块化建筑体系、高效高精度智能化安装装备与机器人、高效能标准化建造方法与技术体系、高品质质量控制体系、工程建造可再生利用技术六个方面。并就发展模块化建筑技术体系方面做了详细讲解,模块化建筑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真正目标,发展装配式建筑必将从构件层面装配到模块化装配,真正实现“两高两低”。目前发展模块化建筑必须解决三大关键问题,分别是模块化结构体系、高效高精度安装装备、全功能模块集成技术。当前,应对钢结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加大共性关键性基础理论的研究;二是加强多学科交叉,推进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三是加大创新链与产业链优势单位的协同创新;四是加大人才与团队培养,打造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加强重大科研课题和工程布局;六是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创新驱动新体系。最后,岳院士提出,钢结构作为藏钢于民、藏钢于建筑的重要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设市场,在社会发展、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方面具备了快速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条件,根据近10年实际统计产量进行预测,2035年我国钢结构产量将达到2亿吨,钢结构市场潜力巨大。

会长助理周元代表我会发布并解读了《2020-2022 年四川省钢结构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近三年我省钢结构行业的长足发展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钢结构制造企业97家,年设计产能超350万吨,并拥有4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9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4个钢结构行业技术创新科技平台,获得8项省级科学进步奖。同时,“一个核心,两个集群”的钢结构产能布局已形成,即形成了占全省产能74%的大成都核心聚集区,以广安、遂宁、内江等地形成的“川东南聚集区”和“西昌和攀枝花两地形成的攀西聚集区”两个集群,完全能满足全省的钢结构需求。报告还分析了未来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建筑功能多样化、新材料、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目前我省钢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十一条发展建议:一是加强产业引导,实施产能控制,二是探索补贴支持,推进政策落地,三是开展评优评奖,树立“蜀钢”品牌,四是加大科研力度,强化技术支撑,五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四川品牌,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推广应用,七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协同发展,八是推广钢构住宅,推进耐候钢应用,九是发展智能建造,提升企业竞争力,十是联动全产业链,推动标准化进程,十一是开发轧制型材,贯通材料产业链。

在专题演讲环节,应邀专家就当前我国钢结构行业形势与机遇、钢结构建筑实践及技术预测、钢结构轻量化设计、钢铁企业双碳背景下钢结构住宅体系与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冯远作了题为《空间结构探“索”之路——西南院索结构实践》的专题演讲。通过对成都音乐公园、城北体育馆、乐山奥体、成都凤凰山足球场、常州体育馆、徐州奥体、成都川航基地等近20个典型项目的介绍,分享了单层索网结构、双层悬索结构、索桁架结构、索穹顶结构、索承网格结构、大开口索承网格结构、张弦结构七种带索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设计经验和设计要点,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带索结构设计的视听盛宴。


王仕统作了题为《以“传力维”结构新分类,实现我国现代(全)钢结构轻量化设计》的专题演讲。他讲解了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历程,世界先进国家钢结构的用钢量指标和众多世界级优秀项目设计风采。提出了现代钢结构轻量化设计理念——“二三四”观点,并结合典型项目案例,通过新旧对比、国内国际对比,对两大类(弯矩结构、轴力结构)、三大核心价值(最轻的结构、最短的工期、最好的延性)、四大步骤(结构方案、结构截面高度、构件布局、结点小型化)作了详细阐述。最后,王教授阐明了钢构件制作工厂化、工地高强螺栓装配化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优势所在,对钢结构建筑工程建设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张守峰作了题为《双碳背景下钢结构住宅体系与发展趋势》的专题演讲。他分析了双碳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各地区齐头并进、继续快速增长的总体发展情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7.7%、钢结构占28.8%的结构类型占比情况和预制构件产业发展情况、标准化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先进设计要点和施工方法,以及《钢结构住宅评价标准》、《钢结构住宅设计标准》要点内容,并针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提质增效,提出了设计标准化,钢结构、外围护及内装系统协调发展,装配式建筑宜实现管线分离等策略建议。

在大会交流环节,多家钢结构企业分享了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了项目实践经验。


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冯清川就中建钢构在技术创新、智能装备创新、数字管理创新、先进工艺创新上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交流分享。

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部长李松茂分享了桥梁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并讲解了桥梁钢结构智能制造在产品类型、工艺布局、顶层设计、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理念和智能生产流程实践经验。

中建科工人居香城置业新建人才住房项目总工程师赵楠通过对已建成的全国首个高装配率(国标 95%)钢结构住宅社区“人居香城置业新建人才住房项目”的介绍,分享了中建科工探索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新成果,及用工业化方式建造高质量绿色住宅产品的项目实践经验。

中国十九冶南京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唐洪志以南钢2号高炉本体带基础离线组装整体推移安装为例,分享了冶金工程建设运用装配式建筑理念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

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尹昌洪对轻量化顶模集成平台、单塔多笼循环升降机、计算机模拟预拼装、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等智能建造技术在超高层项目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讲解。

中国五冶集团沱江特大桥项目总工程师邓厚雄首先对项目三项“世界之最”做了特别介绍,随后对项目结构形势复杂精度控制、索塔现场高空安装及施工线型控制、超宽钢箱梁顶推同步控制等高难度的工程重点内容做了介绍,并详细讲解了钢塔加工、曲面板加工、虚拟预拼装措施、钢箱梁拼装及滑移、钢箱梁顶推、主塔安装多项项目施工关键技术。


中建钢构(西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经理陈萌对中海成都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钢结构工程基本情况做了详细解读,并对巨柱柱脚螺栓群安装、单层钢板剪力墙焊接等地下室钢结构关键施工技术和钢板剪力墙施工、巨柱施工、半坐半吊结构体系施工角部悬挑施工等地上重点施工方案做了介绍。

来自钢结构产业链上的配套服务商,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科技产品。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激光技术在钢结构行业的应用》,分享了激光技术对钢板、型钢等进行精加工的创新应用。

深圳前海瑞集科技有限公司对数字化智能焊接机器人在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25日交流环节结束后,26日组织与会代表对两大项目进行观摩,现场感受“超级”工程的魅力。为期两天的交流观摩活动,为参会人员了解当前钢结构及装配式行业发展进程、学习钢结构智能制造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了难得的课堂和宝贵的经验,并将促进全省钢结构行业健康发展,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