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冶:G4216线屏山新市至金阳段高速公路溜筒河特大桥

时间:2023-10-07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溜筒河,是川藏界河金沙江的支流。因过去河上无桥无船,只能用藤索滑至彼岸,故称溜筒河。20226月,中国十九冶来到了溜筒河岸。在这里,我们要修建一座拱圈净跨300米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凉山州政府将其命名为“溜筒河特大桥”。溜筒河特大桥作为G4216线屏山新市至攀枝花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性工程,也是全线地质条件最为陡峭的一段。

 


湍急奔涌的溜筒河上

 

溜筒河特大桥钢结构项目,全桥段位于凉山州雷波县境内,桥梁全长489.5米,拱肋净跨300米,其山势河谷以险峻著称。溜筒河上游是美姑河大峡谷流域,从美姑河上游的U形河谷到下游溜筒河的V形河谷,水势随阶梯增加,往南奔涌,落差渐大。


两岸地势地貌特征

 

与一般在平面上修桥不同,溜筒河特大桥拱桥两端均接隧道,两岸斜坡陡峻,基岩裸露。其桩基位于河谷两岸的斜坡上,而两岸斜坡在水流长期性的拍打之下,变得光滑陡峻。因此,施工人员经过了凿山开洞等一系列尝试后,在两岸河壁上筑起了一座悬空300余米的桩基作业平台。然而,建起桩基施工平台,只是架桥的第一步。由于溜筒河特大桥工程段是整个沿江高速公路段地质条件最为陡峭的一段,加之大凉山本身的海拔高度、日照时长以及气候特点,使得整个大桥全节段的施工推进都更为复杂。

 

西南一隅的火热车间

 

中国十九冶成都钢构分公司自从承接了G4216溜筒河特大桥钢结构项目之后,从拱桥结构的深化设计,到焊接工法的探索研究,厂区上下,都投入到了紧张有序的忙碌当中。

 

溜筒河特大桥作为拱形结构的钢结构桥梁,作业中含有大量零散、多角度的“管-管焊接”,这对于焊接工人的特种作业水平、焊接工法的运用都具有极高的要求。为保证该项目的高质量完成,钢构分公司的精英工匠,几乎都聚到了这里。全国技术能手李仁全带领一支焊工队伍,大师级工匠、攀枝花市劳动模范杜勇带领一支铆工队伍,“成都工匠”的李大江、毛发彬,“郫都工匠”张洪宇,都参与到了溜筒河特大桥钢结构项目拱肋的焊接制造过程中。

 

随着工程建设的日渐推进,热火朝天的车间里,因为一项取证培训慢了下来。原来,溜筒河特大桥为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其制作中,要把混凝土注入桥梁的钢管内部,要求钢管本身能够承担压力拉力,能长期经受车辆动荷载考验,对焊接工艺具有极高的要求。尽管我们有精英匠人带队,但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高标准、高要求混合焊接项目,即使有技术还不够,焊接拱肋的电焊工必须持特种设备承压焊位5G6G的焊工证才能参与焊接,而目前的焊接队伍却无法满足这样高质量的作业要求。


项目建设现场

 

如果要继续焊接,取证是第一步。李仁全作为队伍里面为数不多的持证焊工,当即表示,由自己去向公司请示培训事项,把取证作为目前阶段的首要工作。很快,公司层面同意了班组的培训申请,同时对班组下达了质量第一的硬要求。两个月的时间里,从理论到实操、从工法技艺到QC成果,班组成员进行了全方面的了解学习。与此同时,他们还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种作业形态的焊接工法体系,也顺利通过了取证考试,最终实现持证上岗。半月后,李仁全的徒弟张洪宇,带队前往雷波县,他们踏着奔涌的溜筒河,在300余米的悬空作业平台上,完成了桥拱钢管的现场焊接。

 

拱桥背后的匠人精神

 

在中国十九冶每一段凿山架桥的征程当中,总有一群勇于超越自我,精益求精的匠人团队,他们在产品质量上追求极致,较量细节,将中国十九冶的匠人精神外化为每一个成型精美的建筑作品。走进成都钢构分公司深化设计实验室,构件模型陈列有序、演算图纸堆叠如山,这里是溜筒河特大桥钢构件平面图的诞生地。深化设计实验室的负责人王艳介绍到,溜筒河特大桥全桥用钢量达8500余吨,不同规格的钢板和钢管有20余种。拱肋主弦杆采用直径为960毫米的钢管,主弦管焊缝长度6600余米,光是“管—管焊接”口的数量就达7000余个。

 

本着成品构件,图纸先行的原则,深化设计实验室在作业过程中产出了上千张溜筒河特大桥钢构件的加工图纸。这些不同形态,不同规格的钢构件,以图纸的形式送到车间,在这里,哪怕是尺寸毫厘的钢构件,都凝结着钢构厂全体作业团队的集体智慧。王艳继续介绍到,相比于传统的大桥钢结构制造项目,溜筒河特大桥钢结构项目呈复杂抛物线形结构,采用“以直代曲”的加工方式,整个拱肋段是由1330节管节段构成,而这些管节段的尺寸都需要手动测算。


拱肋首节段现场吊装

 

为了最大程度达到“严丝合缝”的成品效果,将每张钢板都充分利用起来,我们的作业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管节段的尺寸反复推算,再把推算结果以图纸形式原尺绘制,继而传给车间的作业班组。其中,铆工对标图纸,准备适合的钢材原料并将平面构件按尺下料、按尺装配,焊工在作业开始之前进行坡口检查等一系列焊前准备。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焊铆配合,从板材装配到最后对构件进行超声波及射线检测,从构件外观到内部结构,最大程度上保证成品构件焊接一次成型,质量过硬,实现拱肋构件的闭环式全流程作业。

 

除了在技术工法上的极致追求,吃苦战斗同样是中国十九冶匠人精神的一大体现。去年夏天,四川省经历了一场极端高温天气,为了全力保供居民用电,厂内正常的生产作业全都被打乱。彼时,正值溜筒河特大桥拱肋首节段焊接的关键阶段,如果拱肋首节段无法按期交付,主桥上部结构便无法顺利推进施工,这将直接影响到沿江高速项目的整体进程。8月下旬,从车间到现场,大家都开始着急起来。然而,在全省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实行避峰作业,保供居民用电,是钢构分公司作为央企的社会担当,所以全厂上下,主动响应错避峰作业,最大程度上保障居民用电。


终于到了9月,全省逐渐恢复正常供电,白天的钢构厂车间,又开始机器轰鸣。随着成品车间不断堆满钢构件,距离拱肋首节段出厂交付的日期也逐渐来临。为了保证拱肋首节段按期交付,兑现诚信履约的金字招牌,生产班组的工人师傅自发轮班,在全体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12月底,顺利完成了业主方要求的目标任务,保住了沿江高速溜筒河特大桥项目的吊装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