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威——创新创效赋能 领好行业发展“大航向”
时间:2021-12-31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创新创效赋能 领好行业发展“大航向”
——专访中国中冶装配式建筑(上海)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威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设行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省市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装配式建筑行业也在平稳有序向前推进。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装配式建筑产业支撑体系不够,缺乏涵盖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适应装配式建造方式的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等。
本期,我们邀请了中国中冶装配式建筑(上海)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威针对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分享他在装配式建筑上的探索和取得的经验。
个人简介:
刘威,中国中冶装配式建筑(上海)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上海交大建筑工业化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装配式设计咨询联盟专家、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专家。
代表作品:
主持参与装配式建筑项目40多个,累计建筑面积达600多万㎡。主持科研课题12个,撰写专利40多个,论文10余篇。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Ⅱ类优胜成果,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二等奖,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百强班组”,上海市土木工程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Q:您接触装配式建筑是从哪一年开始?在这期间您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A:得益于处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依托上海宝冶搭建的平台,我从2012年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技术,2014年有幸参与了公司自主研发、设计、施工的第一个装配式住宅项目,即两栋高层剪力墙结构保障房,该项目也是宝山区第一个装配式住宅项目,获得了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称号和“白玉兰”奖荣誉,迈出了装配式建筑研发实践的第一步。
对于装配式建筑技术,设计是龙头、关键和核心。因此,在实际装配式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设计引领并秉承“3+1+1”的设计理念,其中3核心为标准化布置、工业化拆分、快捷化节点;1设计为全产业设计;1服务为体验式服务。做到从设计源头上,充分考虑生产施工的核心关切,与项目参战各方保持充分交流,力争在设计过程中,将生产施工所需的各种脱模、起吊、斜撑、管线等埋件一次性考虑到位,真正做到精细设计、生产高效、施工快捷。
依托上海宝冶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装配式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属性,我总结形成了“16字目标”的技术理念,即包括精细设计、生产高效、施工快捷、客户满意。
上海宝冶开展了大量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咨询等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核心设计标准和创新技术。针对具体项目,我司在满足国家装配式规范和各地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工业化拆分和节点创新设计,大大降低预制构件种类,提高生产施工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工期和成本的目标。
近年来,上海宝冶积极探索EPC总承包模式,截至目前,设计、咨询、施工的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超过1200万㎡,装配式建筑项目61个,预制率最高达43%,装配率最高达90%,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全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Q:上海宝冶提出了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链,请具体介绍一下呢?其中,您你在推动这条产业链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与定位?
A: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标准化、工业化的核心要求上下游一体化,为了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优势,上海宝冶率先提出并建立了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设计-制造-施工”(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以信息协同设计引领管理体系的运行;以模块化提升经济、效率、节能环保的理念实现精益制造;以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理念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及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严控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积极研发绿色建材并在装配式建筑中积极应用,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建筑机电集成技术、智能家居和装饰产品,打造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产品。
作为上海宝冶装配式建筑的组织、牵头和管理团队,我们研究院针对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装配式全产业链,积极组织关键技术研发立项,梳理各环节内在联系,及时协调和打通产业链中存在的瓶颈,做好装配式建筑技术理念宣贯和专业人才培养。同时,挑选重大项目,积极参与装配式项目建造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保证项目的高效推进,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优势。
Q:目前,上海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
A:经过十几年的积极推广和实践探索,尤其是2016年以来,在上海市政府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并要求预制率不低于40%或装配率不低于60%的政策引领下,各大设计院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研究,区域内及周边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大量兴起,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截至目前,上海市每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普及,从装配范围来说,也从预制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逐渐在全装修、装配式机电、模块化、智能化等方向大量探索实践。
要想做好装配式建筑,一定要从源头上做到标准化,上海市积极组织专家力量,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了一系列装配式户型和标准化节点等文件标准,旨在从设计源头给予广大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工业化程度。此外,上海市还成立了专门的装配式联盟和专家委员会,定期组织对在建装配式项目进行调研指导,及时提供专业性建议,并针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定期给出统一的指导性调研报告。
Q:据了解,装配式建筑存在着推广成本高、市场接受度不高、行业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您认为要如何从实际出发去解决相关问题?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A:装配式建筑的工艺流程相比于传统建筑,不但牵扯的相关单位较多,而且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如果上下游企业各自一体,独自作战,经常会出现因沟通不及时、互相推诿等问题,造成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甚至会在构件设计、生产、施工等过程中出现错误或碰撞,使建造过程无法继续的情况,严重背离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标准化、产业化、经济高效的原则要求。
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依靠自身完整的资质体系和雄厚的技术优势,坚决拥护支持国家和地方各项装配式建筑政策文件,主动攻坚克难,解决装配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倡导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产业链一体化,尤其是要重视设计源头标准化,做到从项目方案设计就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理念,能够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类装配式住宅产业基地的特点和优势,积极研发新节点、新材料、新工艺,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线设备和施工技术、培育高质量安装技术人员,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在整个行业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掌握还不成熟、上下游协同不及时不充分、装配式建筑理念和优点没有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再加上大家直观意识中片面认为造价会增加的情况下,确实存在上述一系列问题,这是新技术、新产业在推进发展过程中正常遇到的情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地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推进和实践发展,大家对装配式技术的熟练掌握以及装配式建筑优点的凸显,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将迎来灿烂的春天。
Q:作为协会的专家,再结合四川的发展现状,您认为如何更好地推动四川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呢?
A:四川省地震烈度普遍偏高,部分城市达到8度以上,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好在现行装配式建筑规范和标准都是支持和允许在8度区及以下实施装配式建筑的,这是利好的一面。但是,四川省本身地震发生频繁,老百姓自身对地震认识和了解有些误区,加上目前很多地方装配式建筑在实施过程中做得不够好,使老百姓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和安全性颇有顾虑,这是不利的一面。
结合目前四川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针对四川省建筑行业的特点,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交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国内外优秀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2)做好设计源头的思想工作,从装配式理念上,让广大的设计师真正领会和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要点,了解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和安全性,不要有压力和包袱;
(3)积极研发和引入高性能减隔震技术,降低地震影响,提高建筑性能和品质,从根本上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打好基础;
(4)制度和标准先行,充分调研和认真总结,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且便于操作的制度和标准,使装配式建筑的高效推进有规可依。
Q:凭借上海宝冶的成功经验,您认为企业在走装配式建筑的道路上,要培养哪些独特的竞争力?
A:上海宝冶作为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将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为依托,集中优质技术资源,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产品体系和相关技术,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目标,完善技术体系、推进工程实践、加速产业化进度,把宝冶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配式建筑集成技术服务商,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协调、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打造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链。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过程标准化流程,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工厂,培育自身EPC总承包管控及配套全产业链的建造能力,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形成具有宝冶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总承包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