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邓世斌 | 装配式建筑行业,要在实践中前行

时间:2023-06-19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编者按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质量,推动我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以下简称《审查要点》),并组织了线上专场宣贯会。《审查要点》发布后受到了行业从业者们的广泛热议。


那么,《审查要点》有哪些“关键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将对四川地区装配式建筑行业产生何种深远影响?本期专访特邀《审查要点》课题参与人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邓世斌为我们解读。


人物介绍


微信截图_20230619113712.png

邓世斌,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专业人才库高级人才。



01


关键词:《审查要点》编制

整体性、实用性、操作性更强

图片



Q

通讯员:《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以下简称《审查要点》),西南院作为主编单位之一,有哪些“关键点”可以分享?

邓世斌:既有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审查要点于2016年发布,时间较早,只包含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并没有体现后面陆续发布的技术标准;而且装配式钢结构审查要点没有行业标准。随着目前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蓬勃发展,拥有两大国家级示范城市,装配式建筑建设量与日俱增,因此设计单位和审图单位都迫切需要符合我省地方特色的审查要点指导设计和图纸审查。


《审查要点》一是统一规范条文理解分歧。《审查要点》编写始终在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要求的框架内进行,确保满足规范要求,在此前提下对理解存在分歧的条文进行明确和细化,统一执行。


二是《审查要点》囊括政策审查、设计文件编制要求、技术审查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自评价表,内容详实、清晰明了、图文并茂,整体性、实用性、操作性较强,更有利于查阅使用。


三是《审查要点》明确技术审查控制要求。分专业总结归纳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以及内装专业,有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和技术审查质量。


四是《审查要点》吸纳最新技术标准、评价标准。全面梳理规范条文,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细分审查单项和审查子项,以表格形式将审查内容与规范条文对应罗列,增强工作指引,最大限度避免“漏审”“错审”的情况。


五是纳入内装施工图审查要求,完善整合装配式建筑工程全产业链。




0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

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发展

图片



Q

通讯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主体结构构件分为水平结构构件和竖向结构构件,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构件产品还是以叠合板为主,竖向结构构件推广较慢,您认为该如何打破这个局面呢?

邓世斌:我省成都地区装配式发展的主要政策导向可以理解为:“低装配,全覆盖”。该政策在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导致了“先水平后竖向”的技术导向。加之叠合板较预制柱、预制剪力墙有成本优势,并在设计、制作、安装准入门槛更低,短时间内更易在市场上推广应用。


竖向结构构件门槛高,推广难度大,并不表示不需要推广。随着全省装配式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竖向结构构件的推广和应用变得尤为关键。我认为,推广竖向结构构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项目类型选择上不建议一刀切,要有的放矢。比如学校、办公、酒店等公共建筑以及部分工业建筑,其主体结构标准化程度高,预制构件连接简单,施工建造效率高,可以大力推广使用预制柱。


其次,在部品部件选择上,要择优推广复合的多功能外墙围护结构。比如发泡陶瓷混凝土复合多功能外墙板、预制保温飘窗板,UHPC保温装饰一体板等,该类产品集成保温、装饰、结构等功能,既能提升产品质量又能兼顾经济效益,极具推广价值。


Q

通讯员:请问您怎么看待行业整体PC厂的产能过剩?行业中90%以上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您有什么好的解决建议?

邓世斌:当前,PC结构仍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流。受劳动力短缺和环保压力影响,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发展趋势,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导致省内PC市场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原因,主要还是行业整体进入门槛低,大多数企业产品无附加值等自身因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要解决以上问题,我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企业要提高技术附加值,加强技术创新和新材料应用,积极发掘盈利点、发掘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结构保温装饰一体技术、预应力空心叠合板技术等。


二是大型企业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鼓励建筑工程采用EPC(设计、采购、建设)总承包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资源方面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是企业要进行差异化竞争,结合自身特点,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目前在省内,已经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Q

通讯员:您认为当前省内的装配式建筑PC行业,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有哪些差异吗? 

邓世斌:四川主要应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与北京同出一源,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推行过程中的差异。一线城市政府在推行装配式建筑过程中,能提供较大的支持力度。比如北京,由政府买单,当地保障房全按照装配式方式建造,且装配率高。在成都则是所有项目均有装配式要求,但装配率低,因此项目多数都是围绕低装配、低成本展开,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二是项目实践经验上的差异。装配式建筑行业,更多的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技术。而在我省,高装配率项目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等相关人员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有限,新技术也很难获得实际应用。


三是研发环境上的差异。同样以北京为例,中国院、北京市院、建研院等企业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的机会较我省企业更多、行业资源更广,地方政府科研投入力度也不同,在这方面我省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Q

通讯员:在协会部品部件分会成立大会上,您作了《装配十年之感悟》分享,那么在部品部件领域,目前国内外有哪些前沿研发方向和话题?

邓世斌:未来的装配式建筑必然向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内在要求就是工厂化生产,机械化安装。只有构件标准化了,才能实现工厂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才能真正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虽然目前标准化的隔墙、整体厨卫等产品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推广应用标准化的产品范围,促使设计从“拆分”思维过渡到“组装”思维,实现装配式“工厂产品生产——设计虚拟组装——现场实际组装”的建造逻辑。


集成化应该是装配式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当然集成化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目前集成化主要应用在集成化的部品部件和模块化集成建筑。集成化的部品主要以集成多功能内外墙系统为主,如保温、装饰一体的外围护系统和管线、装修一体的内隔墙系统。


模块化集成建筑(Mic)在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地方应用较多。Mic是指在工厂制作完成、集保温装饰装修和机电管线于一体的单元模块,在现场通过多模块有效连接,形成模块化集成组合建筑(MIC)。Mic具有集成度高、现场速度快、质量可靠、绿色环保等特点,是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

图片1.png

● 模块化集成建筑(Mic)




0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


具备全局视野、加强基础理论、充分结合实际



Q

通讯员:作为西南院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也是协会专家库成员之一,您对广大装配式建筑设计从业者有什么工作建议吗?


邓世斌:首先,应该具有全局视野,全产业链思维。装配式是建造方式的变革,设计是建造的源头,设计师需要考虑制作和安装,追求整个建造过程最优,否则可能影响装配式建造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设计图纸无法实施。


其次,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不仅要系统学习、了解设计、制作、施工及造价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了解装配式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

 

同时,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图集,但也不能照搬、照抄。装配式领域近年来颁布的标准、图集较多,水平参差不齐,设计师在选择图集中节点构造时,应该考虑该构造是否满足受力要求、是否方便构件安装、市场是否有对应的产品。



点查看更多人物介绍

微信截图_20230613150134.png